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我校举办高校服务企业智改数转主题论坛

作者:林宇霞摄影:新闻网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03点击数:

10月22至24日,由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新余市人民政府、新余学院联合主办的“数智赋能产教融合 共促地方大学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新余学院顺利举办。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服务企业智改数转主题论坛”于23日下午在思源厅召开。校党委书记伍复康,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志勇,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钟钺出席,来自全国多所高校、行业协会及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共计1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与产教协同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论坛邀请了五位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学术背景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主题报告。

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以《使命铸魂,数智筑基,交叉注能面向未来产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东大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指出,地方高校需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打造“产业出题、高校解题、企业应用”的协同创新闭环。并分享了东南大学在搭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方面的实践经验,强调高校智力资源应成为驱动地方产业“智改数转”的核心战略力量。

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兴伟做题为《破局与重塑: 高端制造迈向工业互联网新范式》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智能制造不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更亟需大量掌握数字技能的“工匠级”工程师。他介绍了东北大学通过“项目制教学”与“产业学院”深度融合,系统性重塑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入学即入企、学习即实战”的成长路径。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刘江以《教育智能EI-人工智能赋能现代教育的iMED研究与实践2025》为题做专题报告,他从技术视角分析指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高校的研究成果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导入企业生产流程。他呼吁高校与企业共建“数字孪生实验室”,让师生在虚拟环境中直接参与智能工厂的优化与运维,实现“教学-科研-应用”一体化。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彦国以《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为题做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技术标准不统一、转型路径不清晰等现实挑战。他提出,应依托“校企命运共同体”,由高校与行业协会共同牵头,加快研制面向智能制造的行业实施指南、数据接口规范与产教融合评价标准,构建适应“AI+智能制造”新型需求的标准体系。只有形成规范、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才能实现“知识创造—技术应用—价值共享”的良性循环,为培育具备系统能力与伦理素养的“五型三能”工匠提供制度保障。

东华理工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汪志成做题为《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实践与思考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专题报告,他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指出,高校科研定位不必追求“大而全”,而应深耕区域特色产业(如当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集群),打造与之匹配的专门化技术团队和转化平台,实现“精、准、实”的赋能效果。

本次论坛为地方高校如何精准服务企业“智改数转”提供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实施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唯有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方能共促地方大学与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