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新院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新篇章

作者:摄影: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09点击数:

​​​​  3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余学院师生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关注两会动态,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感想。

    新余学院党委书记伍复康: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学校正处在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冲刺阶段,我们要以新余市产业需求为牵引,继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统筹发展理工文医学科,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深化与政府部门和县(区)合作,全面提高为地方服务的贡献度。继续围绕“应用转型”,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主动担当作为,为实现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新余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忠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我们备受鼓舞、倍增干劲。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新余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紧扣两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求,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契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学科,构建以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为主体的学科专业集群,推动能源动力、机械学科特区试点建设。立足“中国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区位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重点推动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和钢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新篇章。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和生: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特别是提到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双一流”建设,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和目标要求。我们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建校40周年和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对标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七大攻坚战目标任务,认真抓落实,求实效,狠抓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全面推动信息工程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新篇章贡献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茂洋: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的关键词体现了国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战略布局。我深刻认识到经济管理学院在新时代学校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院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增设数字经济、绿色金融、AI技术应用等前沿课程,大力推进经管类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培养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对标省市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领域特色方向,积极探索产业学院建设新模式,构建政校企研协同育人平台。服务区域发展,组建智库团队深耕地方主导产业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完善“党建+育人”新机制,持续打造“共享成长”党建品牌,将两会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培育学生“知经济、懂管理、担使命”的复合型能力。面向未来,我们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在强国征程中彰显高校担当。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教授苏江滨:作为新能源领域教育工作者,2025年两会精神为我指明了育人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目标,我们需以科技创新赋能专业升级,聚焦光伏、储能技术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协同研发,助力突破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核心瓶颈。两会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战略,我们应与光伏、储能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课程对标行业标准,组织学生参与电池设计、测试等实践,培养“精技术、重应此外,报告呼吁“强化青年创新担当”,我们要将“双碳”战略和储能技术国产化案例融入教学,培育学生科技报国情怀,使其成为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能源人才。面向“十四五”收官,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引领,为能源转型贡献教育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郭向荣:通过聆听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真切感受到我国在教育强国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等重要理念和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教育的高度重视,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盼。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解好这些重要理念和新举措,就要克服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余而深刻不足、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叙述有余而论析不足等弊端,“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要既注重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转化,又注重从实践再到理论的理性升华,从而推动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走向深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与国家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同频共振,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

  机电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机械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余小刚:身为高校教师与青年科研工作者,我深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鼓舞,报告为我的工作明确了方向。教育板块强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保障教师待遇,让我们能安心育人。作为机械专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既要夯实学生机械基础知识,又要顺应“创新引领发展”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产业升级输送人才。对青年科研工作者,报告提出大力支持、大胆任用,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构建合理评价体系,这极大激励着我们。以往科研面临资源获取难、评价不合理等问题,如今政策支持,让我们得以专心科研。两会给教育科研带来机遇与挑战,我们应紧跟两会精神,教学上严守师德、提升素养,科研中把握机遇、勇攀高峰,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校团委书记李敏毅: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高瞻远瞩、催人奋进。作为一名高校团的干部,我将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坚持强化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青年一代。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西部计划””“三下乡”“返家乡”等活动,了解社会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建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李鹏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描绘了新蓝图。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主动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用好数字赋能,以“闯”的锐气和“创”的智慧,在服务青年成长与助力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中书写新的华章,让青春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艺术学院团委书记宋蒙:2025年全国两会擘画奋进蓝图,深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让我更加清醒认识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报告中提到要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名团干,我将聚焦教育强国战略,助力青年成为智能时代弄潮儿,为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何艳敏:3月4日、5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我第一时间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心潮澎湃。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作为一名政治辅导员,我将牢记育人使命,围绕学校“五大战略”和“七大攻坚战”,结合学院的学风建设育人项目,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科研、创新、实践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黄礼红:2025年的全国两会在关键节点召开,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全国两会聚焦的关键词涵盖了经济、民生、科技、人才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重点和政策导向,也彰显了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政治辅导员,我将牢记高校辅导员的九大职责,坚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为培养更多的国家发展所需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余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熊邑韦: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深入学习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受颇深。报告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也赋予了我们青年大学生光荣的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始终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人民现实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积极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在奋斗奉献中彰显青年担当!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生周强楠:两会的胜利召开,催人奋进!学习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倍感振奋。报告中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即将毕业的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平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国家发展战略与青年成长的紧密联结。作为一名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未来,我也将更加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努力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一员,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勇当先锋,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