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开启学科建设新篇章】新能源学院:聚方向抓队伍建平台 推动能源动力学科再上新台阶

作者:摄影: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7点击数:

  编者按:521新余学院学科建设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校师生员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部署,聚力打好七大攻坚战,努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之际,召开的首次学科建设大会,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汇聚共识,牢固树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进行总体谋划和全面部署,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工作和主要举措,打响学科提标和人才引育提速攻坚战。

  为推动全校上下持续关注、全力投入学校学科建设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工作,进一步营造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浓厚氛围,吹响学校学科建设的冲锋号、集结号,根据学校党委要求,新闻中心特推出开启学科建设新篇章”专题,刊登各学院、各部门好的做法和成效。


  新能源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学科建设大会精神,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中提出的重点学科提标攻坚战要求,着力打造2+3+N学科建设体系,把能源动力学科定位于优势学科,力争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凝练学科方向,塑造学科特色

  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通过对研究方向的凝练,可为学科建设定位,明确建设目标,指明路径。学院的学科方向一直坚持与时代发展和地方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早先前,学院主要围绕太阳电池硅材料和新型薄膜电池材料与器件2个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随着近年来地方锂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增锂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方向,将逐年计划在该方向做强做优,强化能源动力学科。这3个是主要研究方向,学院将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差异化发展,塑造自身的学科特色。

  优化学科队伍,找准自身定位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包括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学科创新团队等方面。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将人才作为引领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内培外引、刚柔并进高层次人才。今年新引进和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共8人,这些人才学缘结构丰富,有来自中科大、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高校,研究方向聚焦在太阳电池、储能材料方向,有效补充学院目前主打研究方向学科队伍。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方向带头人仍匮乏,下一步将从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下功夫,来引领研究方向更加聚焦。此外,在现在的学科队伍中进一步优化,使得教师清晰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准自己的定位,便于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

  构筑学科平台,保障创新发展

  学科平台在凝聚科研团队、支撑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11年,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获批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2015年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有力推动了新能源类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学院把平台建设作为立足之本、做优做强的支撑。历年来,紧密对接地方优势产业,建设了江西省太阳电池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硅材料重点实验室、新余市能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以及新余市储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这些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创新平台保障。近年来,学院坚持立足地方,面向产业,在继续保持和发扬原有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以建设省一流学科为目标,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建设,紧跟能源动力学科前沿发展动向,开展广泛的校校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江西省锂电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动力储能电池及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同时筹备建设江西省能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计划新增申报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的支撑,可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服务支持,带动学院能源动力优势学科内涵式发展。

  新能源学院将紧紧围绕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点指标要求,查漏补缺,扎实推进各指标任务要求,尤其是要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科技成果奖、科研成果转化等标志性成果方面取得突破,确保按照学校要求获批能源动力专硕点,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新能源力量。

  (来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