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贯彻教育教学大会精神】招就处: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作者:招就处摄影: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15点击数:

  ​​​编者按:4月16日、19日,新余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大会成功召开,这是在全校上下按照第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聚力打好七大攻坚战、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会研究部署了全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重点任务,正式启动了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会后,各学院、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谋划贯彻落实举措。一些学院或部门的贯彻落实举措既具体又扎实,值得各学院、各部门学习借鉴。

  为推动全校上下持续关注、全力投入学校人才培养、应用转型、审核评估等工作,进一步营造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浓厚氛围,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久久为功抓落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奋力书写新余学院教育教学新篇章,根据学校党委要求,新闻中心特推出“贯彻教育教学大会精神”专题,刊登各学院、各部门好的做法和成效。


  招生就业处认真传达学习本科教育教学大会精神,紧密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围绕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设、提升招生生源质量、提升就业指导能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服务校友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不断创新招生就业机制,推动招生就业工作持续改进和发展。

高标准完成招生录取任务

  认真分析研判新高考改革政策,协同编制好2024年招生计划。2024年江西省高考报名人数将达65万,比2023年增加2万人,2024年也是我省实行新高考改革的开始之年,新高考改革后采取分类选科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新模式,招生录取将有新变化,招生录取采取分科类专业组录取新方式。招就处认真研究江西省新高考模拟演练的志愿填报数据信息,已会同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共同研讨分析研判了各专业的生源与选考科目组设置的契合度,各学院在研讨论证基础上正在编制各学院各专业分科类招生计划,为学校编制2024年招生计划提供参考。

  适应考试招生新模式,高标准完成招生录取工作任务。真分析研判今年面临的招生形势任务,精心组织招生宣传优化招生宣传方式、方法和内容,提高招生宣传实效加强省内尤其是赣州、吉安、上饶等考生数量大市县区的招生宣传工作。组织网上宣传队伍,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深入重点生源高中开展内容丰富有针对性的宣传咨询活动。突出学院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院的积极性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效率。

  积极配合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科学合理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优化科类结构,调整学科比例,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招生计划。严肃招生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密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认真组织网上录取工作,统筹做好普通本科、专升本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免试入学招生录取工作,规范管理、完善措施、保证质量。

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

  积极配合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动态调整链,以就业去向落实率为依据,将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和就业质量反馈情况作为招生计划指标分配、学科专业调整、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认真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生源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成效,着力推动各学院学习借鉴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就业质量、生源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和生源质量提升的工作目标

形成三融六化大就业工作格局

  认真落实《新余学院持续推动三融六化大就业工作格局建设方案》深入理解“三融六化”的内涵。明确大就业工作格局的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制定大就业工作格局任务清单并积极推动实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就业育人协同促进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就业育人、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统计等方面职责分工,切实强化各部门各教学单位的责任。建立就业育人评价机制,改变过去以就业去向落实率为核心的就业评价模式,建立多方参与、涵盖就业育人过程评价、就业过程评价、就业结果评价、职业发展状况评价等主体多元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就业育人工作持续改进和不断发展。

定实施就业指导改革方案

  强化就业指导职能。组建就业指导中心科级机构,就业指导中心和内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和助考教研室,负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工作、就业指导工作、职业规划与就业赛事组织工作和考研考公考编助考指导服务工作,选配充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和助考教研室主任和师资队伍,加大专兼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力度。

  重新梳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动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大学生四年的成长成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展规律,5月份制定形成“年级+课堂+科研+创新+实践+实训”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紧密结合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实施就业指导金课行动计划、名师引领计划、行业导师选育计划、产业园区浸润计划、家校联动促进计划等五大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实践锻炼一体化的就业指导链条。

  推动各二级学院在专业班级教育管理中持续开展生涯规划跟踪指导,根据学生的学情帮助学生每年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形成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发展和持续提升改进的促进机制。同时推动班主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在,注重根据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特点,分年级实施重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在一年级,重在生涯规划意识唤醒,二年级,重在专业能力提升训练,三年级,重在创业科研能力提升,四年级,重在就业能力实战进阶,加大班主任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考核,助力提升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就业能力。

​​做好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2024年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促就业工作:压实责任落实“一把手”工程促就业;拓宽渠道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精准施策,帮扶重点群体毕业生促就业;把握关键,抓好政策解读促就业引领思想,就业育人主题教育促就业;机制协同,体系化建设促就业。抢抓毕业生返校毕业论文答辩和离校前关键时机,协调各学院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下一阶段,招生就业处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家校生企”就业机制联动、市场化就业渠道拓展、招聘会岗位推送、第二学士学位申报和科研助理岗位招聘、重点群体毕业生帮扶推动5+2就业之家”建设和赋能等方面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就业育人,积极创新工作式,持续推进三融六化就业工作大格局建设,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更好更快就业;同时持续做好离校后毕业生就业去向跟踪关注,及时提醒“跳槽”毕业生在全国就业系统及时变更就业去向信息,8月31日前,实现202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来源: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