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至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相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校师生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收听收看大会直播,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时间关注2024年全国两会动态,深入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与学习生活畅谈感想体会。
教务处处长周小云:
我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国家的发展把舵定向准且稳。准在实事求是总结2023年工作,亮点纷呈传递了中国发展的信心与方向,展现了中国持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稳在我们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在我们确立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不要搞一种模式”等论断具有强烈的指导价值。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定信心,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打开工作新局面。要锚定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精准破解教学中的问题,更好地服务全体师生;要把准学校教学管理的发展方向,抢位突围,打开集金师-金专-金课-金教材-金基地为一体的质量进阶新局面。
科研处处长江民华:
听了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觉非常振奋,衷心地为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报告中提到高校科研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为研究重心;要在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主动作为;要关注国计民生,为老龄化国家人口趋势提供技术创新支持。刚刚结束不久的我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重点学科提标攻坚战”“服务地方提效攻坚战”等七大攻坚战,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对高校科研要求的具体举措,凸显了校党委的工作思路和部署的时效性、实干性和主动性。科研处在服务地方攻坚战中将以“工博士服务团”为平台,主动对接地方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及医疗体系,面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政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潘欧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工作任务具体明确,为我们擎画了新的发展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关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两会精神,将之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局势与国家大事,理解发展脉络和国家政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要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站在立德树人的政治高度,全面落实七大攻坚战各项具体任务,强力推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万桃涛:
全国两会的召开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我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字里行间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传递着求真务实、不畏险阻的力量。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激发青年奋进精神、凝聚青年奋发力量,引导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融为一体,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新能源学院吴闰生博士:
今年的全国两会进一步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目标和具体举措,更加坚定了我们教育科技工作者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过去一年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成就、新变化,感受到了学校加速发展的新态势。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我将牢记自身职责,更加积极努力地投身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奋斗在科技兴企第一线,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主动承担更多的科技项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以实实在在的成绩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专业教研室主任张建营博士: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听了报告后我备受鼓舞。土木工程学科目前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系统化,更加重视跨学科领域合作。在我的研究领域中,数字化技术创新设计方法、绿色低碳建筑智能建造、高强度高耐久的环保建筑材料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节能减排、达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扎根在教学科研一线的高校教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结合学校制定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坚定落实人才培养各项任务,面对土木建筑行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新形势,持续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改革,更新知识体系,加强课程思政教育,鼓励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目标追求,培养适应国家韧性城市建设需求的创新实践型人才。
党政办秘书科科长廖林强: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生命线。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人生理想,提升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主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主动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典范。
建筑工程学院22工程造价4班 曹阳宽:
全国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亿万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我也明白了,建筑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青年一代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数计学院21大数据1班 吕佳骐:
全国两会的召开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认真收看了两会相关报道,其中关于就业的部分值得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开创一番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