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校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思政课教师备感亲切,备受鼓舞。
3月9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老师纷纷表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重任在肩,总书记的嘱托将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一是要将伟大抗疫精神及其背后的鲜活案例及时融入教材,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制度优势,有效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二是要将思政课堂搬到社会生活中,创新课堂载体,活化教学形式,打造“一线课堂”,探索出一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创新之路;三是要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加强教研室集体备课,通读“四史”,精研党史,引导青年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潘欧文:思政课建设关系全局,兹事体大,总书记念兹在兹,谆谆嘱托。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自觉践行“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丰富思政课的时代内容,把抗疫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材,把中国人民玉汝于成的伟大实践引入课堂,以源头活水,浸润学生的心田,努力培养能够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向荣:“讲好思政课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如春风雨露,沁人心脾。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提升思政课的活力和效果,就要在“善用之”上下功夫。内容要善于结合现实,尤其是“两个百年”的大局;方法要善于技术创新,实现与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机结合;队伍要善于锤炼,着力建强队伍,提升本领和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华军:思政课教学要提升学习效果,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利益和思想实际。思政课教学不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是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要使学生愿意学、可以学、学得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蒋曦: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结合社会大课堂上好思政课,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成为“辩证法大师”,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剖析社会现实,引导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践行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刘思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就是要用好现实为教学提供的宝贵素材,并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特别是鲜活的疫情防控素材、脱贫攻坚素材等引入课程,使现实与理论形成互动,充分释放“八个相统一”的育人效能,让思政课活起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简颖慧: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我们每一位思政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关切社会现实。在自己的思政课堂上,我们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面引导,用好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