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7日,由江西省写作学会、新余市高铁新区管委会、新余学院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诗咏高铁新区暨高校创意写作服务地方发展论坛”在我校举办,旨在通过诗歌创作与学术研讨,礼赞新余高铁新区建设成就,并深入探讨高校创意写作学科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包括“诗咏高铁新区”调研采风、“诗咏高铁新区 智创未来之城”颁奖朗诵晚会、“诗咏高铁新区 智创未来之城”诗歌研讨会和高校创意写作服务地方发展论坛三个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艺术界代表与新余本地文艺工作者、高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
校党委书记伍复康,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力恒,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铁新区党工委书记邹家洪,高铁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陶从知出席论坛活动。

伍复康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他指出,此次论坛是学校四十周年校庆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是一次汇聚智慧,共谋发展的学术盛会,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期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交流探讨,碰撞思想火花,为更好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陶从知在致辞中结合自身学习与工作经历分享了对文学的感悟和理解,倡议与会嘉宾以文艺和学术为纽带,深化合作,共绘发展新蓝图。

“诗咏高铁新区 智创未来之城”诗歌研讨会由江西省作协副主席,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洪华主持。著名作家、编辑,鲁迅文学奖评委顾建平,著名诗人、诗评家李犁,著名诗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五昌,著名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伊沙,知名诗人、丽江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韩敬源等五位知名诗人、评论家先后发言,分别围绕《诗歌的时代性与经典化》《流动现代性下的“新乡愁”——高铁诗歌中的时空重构与情感嬗变》《中国当代工业诗歌写作的有益尝试——以诗咏新余高铁新区诗歌大赛为例》《唤醒沉睡的传统》《诗意的存在:给高铁生活赋予现代的诗意》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从不同视角阐释了诗歌与时代、与科技发展、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的无限可能,并对本次诗歌大赛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高校创意写作服务地方发展论坛由江西省写作学会会长,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昊主持。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道军,江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洁,南京晓庄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黄海燕,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唐东堰,新余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肖春香依次就《创意写作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及其实现途径》《高校写作教育的时代特色和地方深耕》《校地共生体:创意写作与地方发展双向赋能生态模型的建构论略》《AI时代的创意写作》《新余学院创意写作服务地方的探索与实践》等主题分享见解。专家学者们聚焦创意写作学科的应用转型,共同探讨了高校如何通过写作人才培养、文化项目合作、地方叙事构建等方式,深度融入并助力地方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路径参考。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赴新余高铁新区开展“诗咏高铁新区”采风活动,实地感受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与蓬勃活力,汲取了创作灵感。“诗咏高铁新区 智创未来之城”颁奖朗诵晚会上,专家学者现场欣赏了精彩的诗篇朗诵与艺术表演,节目生动展现了诗歌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深情咏叹与未来展望,获得了一致好评。
作为校庆4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也是人文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不仅以诗意笔触定格新余高铁新区发展成就,提升了新余高铁新区的文化影响力,更聚焦高校创意写作学科的实践价值,为探索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凝聚了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