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3月30日-6月30日,学工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感恩于心、诚信于行、励志于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围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社会资助、学校资助、勤工助学、大学生入伍国家资助等资助内容,结合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我省“学生资助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统一部署,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多种宣传渠道,深入、广泛、持续开展了资助宣传,形成了资助宣传长效工作机制,使学生资助这一惠民工程深入人心,为“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资助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把准活动内涵,打造“造血型”资助理念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资助育人精神;体现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深切关怀,落实教育公平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资助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阵地和载体建设,加强资助工作对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变传统的“输血型”资助为引导学生自立自强的“造血型”资助,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境界,激发全体学生感恩回报之情;把资助育人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进的事迹激励人。
创新活动思路,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学工处于3月30日至6月30日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感恩于心•诚信于行•励志于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其旨是让每一位同学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并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成为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系列活动由 “诚信、感恩、励志”微博励志语征集大赛、“资助政策,助我成长”主题征文赛、“谁的青春不奋斗”主题演讲比赛、“诚信•感恩•自强”最佳班级主题教育评比活动、“励志人生,感动你我”摄影及海报作品大赛、“光影青春,奋斗你我”微电影摄制及多媒体制作大赛、“怀感恩的心,做诚信的人”主题签名活动、“感恩、责任”集体义务劳动、“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十佳自强之星评选活动、“青春榜样,你我一样”先进事迹报告会、资助政策问卷调查、“怀感恩的心,做诚信的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活动等十二个独立的单项活动组成。
此外,各二级学院还结合了自身学院特点,拓展举办了一系列的配套活动,如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青春’暧‘夕阳’走进敬老院”活动等等。
推进活动成效,营造“诚信感恩”氛围
学工处打破原有的活动舞台即平台,校园海报条幅即校园文化的旧有思维。充分发挥了网站(简报)宣传、微博(空间)互动、微信(QQ)参与、论坛(贴吧)讨论、班级(班会)推广、学生干部(社团)同投入、海报(条幅、传单)并用的混合模式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校、院、班”及各学生干部组织(社团)形成了“3+N”的活动开展体系,多平台同步化得推进活动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线上线下、课堂宿舍,大学校园打造了良好的“感恩于心,诚信于行,励志于人”资助育人校园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感恩”的校园氛围,让“诚信”、“感恩”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自觉行为和意识。
粹取活动精髓,建立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学工处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将将系列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例、优秀作品在下学年资助评定工作中通过微博(空间)、网站等形式进行同步推介,给资助育人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基础。服务好下学年的新手入学教育,给资助育人工作打下良好的校园文化基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实现了在助困中育人, “资助”与“育人”相接合,利用资助工作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诚信观,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资助工作过程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做到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学工处 编辑/彭力)
|
|